神秘的火罐疗法让学生们连连称奇。大家一边听讲解,一边亲身体验,现场感受中医传统诊疗手法的各种精妙之处。
八段锦动作简练,易记易学,运动量适中,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。
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火罐、能量罐、针灸......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中医知识。
讲解员将关于河图、洛书的传说一一讲给孩子们。让他们了解伏羲、大禹这些圣人们的传奇故事。还有扁鹊、华佗、张仲景、李时珍四位古代名医的故事,每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。
讲解员告诉同学们,人生于地,悬命于天,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古人认为天圆地方,契合此图外圆内方,图中生命万物皆包含于此。
在心肺听诊实训室,同学使用听诊器听心音和肺音,了解人体脉搏的正常值。
通过观看、倾听,同学们了解药食同源的理论,了解中药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。
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“治未病”理念,让“治未病”理念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。
针刺方法有毫针刺法、三棱针刺法、皮肤针法、皮内针法、火针法、针刀疗法、电针法等,现主要介绍毫针刺法。
中医药膳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,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,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,具有独特的色、香、味、形、效,且有保健、防病、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。
温熨疗法历史悠久,即热敷法,具有热性和药性的双重效应,为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。作用有温经散寒、活血止痛、疏通经络、调整脏腑、运行气血等。
推拿,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及保健养生方法之一,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体表经络或腧穴,以疏通经络,调畅气血,调整脏腑,理筋整复,达到防病治病、促进病体康复的目的。
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,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。穴位贴敷的机理,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技术颇有相似之处。
刮痧法是以中医经络皮部理论为基础,运用刮痧器具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。其机理在于通过对十二皮部的良性刺激,达到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、调整脏腑机能的作用。
拔罐法,以罐为工具,利用加热、抽吸等方法,造成罐内负压,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,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瘀血,以调整机体功能,达到防治疾病目的。
艾灸,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,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、温熨,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。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。古人对腧穴的命名,取义十分广泛,可谓上察天文,下观地理,中通人事,远取诸物,近取诸身,结合腧穴的分布特点、作用、主治等内容,赋...
腧穴的类别,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“经穴”;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,称“经外奇穴”;按压痛点取穴,称“阿是穴”。
腧穴定位法,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。确定腧穴位置,要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,在距离标志较远的部位,则于两标志之间折合一定的比例寸,称“骨度分寸”。
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是脏腑与体表及全身各部的联系通路。经络学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、生理功能、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,是针灸学的基础,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,其作用与脏腑、经络有着密切关系,主要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。
方剂的组方原则即君、臣、佐、使,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
经典名方一般源自古代经典医籍或有代表性的古医籍,为各代医家长期使用,并沿用至今,现代临床仍广泛采用,其疗效确切,效果明显。